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境内,距鹰潭市区约20千米,以丹霞地貌峰林景观闻名于世,其中主峰龙虎山(龙虎峰)海拔247.4米,2001年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10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里是著名的道教发源地之一,有许多道观依山而建。尤其是正一道,上清寺和道长府就在这里。被誉为道教四圣山之一。
龙虎山上有两座著名的寺庙,分别是仙岩寺和正一寺,都是由汉代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创建的。在附近的上清有更多的道观,其中一座在中国著名小说《水浒传》的开头就有提及。
龙虎山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两千多年前古越人遗留下的仙水岩崖墓群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越人将死者放在山崖上的悬棺中。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到此定居,世代相传,以张天师闻名于世。
道教名山
龙虎山中较早的道教庙宇是唐朝会昌(841年~846年)间所建的真仙观,有确切古碑刻文字记载的道教庙宇则是南唐保大八年(950年)所建的张天师庙。宋代龙虎山道教逐渐兴盛,著名的道观有上清宫、正一观等。元代张天师被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明朝中叶以后,龙虎山道教渐趋衰落。
龙虎山地区在道教兴盛时,先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个道庵,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然自汉至今,桑海靡常,多数宫观早已废圮,保存者唯有天师府。
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坐落在上清镇的中部,是历代张天师的起居之所,现有建筑大部分为清代重修以及现代重建,最近一次大修是1990年。院内还有仁靖真人碑铭(赵孟fǔ(因字体问题无法输入,待解决问题后补充)手书,现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清宫和正一观均为近年所重建。上清宫有上清宫铜钟(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百度百科
嗣汉天师府,又称龙虎山天师府、相国仙府、天下道庭,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龙虎山上,地处龙虎山中部,南朝琵琶峰,背靠华山,门临泸溪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后屡加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明清建造遗存,为道教第十五洞天第三十二福地、道教正一派兼龙虎宗祖庭。
嗣汉天师府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坐北朝南,在保持明清建筑格局的基础上,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修有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箓局、提举署、万法宗坛等建筑,是现龙虎山地区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
1983年,嗣汉天师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1987年,嗣汉天师府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 |